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艺术 > 正文

让文物活起来让游客走进来 ——看“民”字头博物馆的“天庆模式”

时间:2019-11-19 来源:兰州日报


 

  想要快速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一定要去博物馆;寻找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也一定要去博物馆。同时,很多人都不知道,除了“国”字头的博物馆,我们身边还有一些“民”字头的博物馆正在茁壮成长着。

  2018年9月20日上午,入围国家级博物馆中非国有博物馆前列的甘肃天庆博物馆正式开馆,这是历经4年斥资10亿打造的甘肃又一非盈利性民营博物馆,同时,甘肃天庆博物馆被授予“兰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它与甘肃敦煌阳关博物馆、甘肃三木自行车博物馆一起为甘肃文化建设画上了靓丽的一笔。

  有质量有课堂

  甘肃天庆博物馆里的藏品有彩陶、名人书画、中外名人礼札、名贵木材、唐卡等艺术珍品,2017年12月,甘肃天庆博物馆以1.909亿元的价格竞得的国家级藏品——赵孟頫行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成为了甘肃天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也是现在市场上唯一一件可流通的赵孟頫的心经书法作品。

  除此之外,傅抱石《茅山雄姿》、齐白石《双寿图》、《明人金笺扇集册》等珍贵文化藏品也收藏于甘肃天庆博物馆。而仿真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和全套清乾隆敕修版《大藏经》原经板刷印本的入藏让甘肃天庆博物馆的文化价值再添砝码。“博物馆的价值首先就要体现在馆藏文物的质量上,而这一点,甘肃天庆博物馆的起点很高!”这是一位博物馆迷留在天庆博物馆游客留言板上的一句话。

  对于甘肃天庆博物馆来说,收藏展示只是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内容,除此之外,征集保护、文物研究、互动交流、文化传承等工作也非常重要。

  甘肃天庆博物馆创始人韩庆认为,文化传承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努力,青少年应该较早走进“博物馆课堂”,接受“博物馆教育”,让文化自信深入到青少年学习的方方面面。

  华侨实验学校的学生管悠扬是天庆博物馆馆校课堂里的一名小讲解员,小小年纪就能流利地向游客介绍关于甘肃彩陶的相关信息,这得益于她在天庆博物馆里上过的那一堂堂彩陶文化课。“自从在博物馆里上课,孩子就很迷恋中国历史,兴趣往往是最好的老师。”管悠扬的妈妈欣慰地说。

  到目前为止,甘肃天庆博物馆编制、印发爱国主义宣传教材6种5万余册,与9所学校签订馆校合作意向,开展“博物馆小小讲解员”等馆校联动课程,让博物馆真正成为了青少年的第二课堂。

  有成绩有困难

  甘肃天庆博物馆从去年开馆到今天,已经一年有余,在这一年的时间里,累计接待参观近19万人次,外宾1200人次,各级政要80余次,举办各类展会26场,开发各类文创产品近万件。

  截至2017年,我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已超过4600家,其中民间博物馆超过1000家。甘肃天庆博物馆创始人韩庆表示,创立博物馆就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深厚感情与社会公益责任的担当,天庆集团发展到今天,韩庆作为企业带头人,更多考虑的是企业文化如何表达,企业如何更好的承担社会责任,以及如何在甘肃文旅发展的大潮中贡献自己的绵薄力量。

  近年来,甘肃省积极响应国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方针,大力推动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据统计,2018年,甘肃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78.16亿元,同比增长8.9%;全省文化旅游产业在全省GDP的占比已达到7%,在十大生态产业中居于首位,已成为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博物馆是文旅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韩庆表示,企业应该将产业和文旅结合发展,相互促进。

  甘肃天庆博物馆作为甘肃民营博物馆的代表,有着和所有民营博物馆一样的“发展瓶颈”——博物馆的长期发展必然需要可持续的资金支持,高昂的运营成本是天庆博物馆必须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韩庆坦言,甘肃天庆博物馆每年的运营成本主要包括安保、人员工资、水电费等,一年下来三四百万,而藏品维护保养所需的费用并不包含在其中。甘肃天庆博物馆自去年9月向社会公众开放后,所有费用都靠企业“输血”,为了博物馆长期的发展,如果博物馆自身能“造血”就好了。

  为了解决资金上的问题,甘肃天庆博物馆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开始向博物馆文创方向努力。”韩庆说:“馆藏资源是博物馆开展文化产业开发的基础,由馆藏资源可以生成教育培训、文创衍生等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目前,天庆博物馆已拥有一支专业的文创产品研发团队,以馆藏文物及甘肃本土文化为抓手,融合现代工艺制作,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文化特色鲜明的系列文创产品。

  据了解,已经研发成功的文创产品有馆藏《心经》仿真册页,有结合利用馆藏《明人金笺扇集册》及《心经》元素制作的高白瓷上下杯,《清敕修大藏经选本》《四库全书》套装、以及中国风的手账、电脑包等周边文创产品。

  “博物馆的文创做的非常精美,价格也很合理。”游客深深地被这些文创产品吸引并心甘情愿的掏出自己的钱包,在他们看来,带走的不光是一件商品,更是甘肃的文化符号和对天庆博物馆之行的美好回忆。

  有成绩有创新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他的一句“黄河之滨也很美”给了天庆文创新的创作灵感和方向。甘肃天庆博物馆融合进了五泉山、马踏飞燕、中山桥、羊皮筏子、黄河母亲、兰州水车等元素的冰箱贴、笔记本、胶带已经制作完成,并陈列在文创中心最显眼的位置。

  “小小的一卷胶带上,印着精美的兰州风貌和兰州方言,我打算多带回去一些,送朋友或自己收藏。”来自湖北的游客一下子买了十几卷《黄河之滨也很美》系列胶带。韩庆说:“地方文化需要博物馆进行收藏,而博物馆文化的传播需要年轻的眼光和创新的尝试。”

  那么,甘肃天庆博物馆的初心究竟是什么呢?

  是以传播中华文化为目的,以面向学校为主,通过馆校合作、文物展览、文物保护讲座、免费提供实习基地与美术现场课等方式,向青少年普及中华文化的精粹;是将博物馆与旅游景点结合起来,向外地旅游者展示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印迹,特别是甘肃在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中无法忽视的文化地位;更是给兰州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场所,让他们在文化浸润中度过有意义的时光。很显然,一年多的时间里,天庆博物馆无时无刻不在向着它的初心努力,而每一位走进天庆博物馆的人,都是一份肯定的力量,助力这座甘肃的民营博物馆走得远一点,再远一点……

  记者手记

  作为一名记者,在这次采访工作开始前,照例上网查询了甘肃天庆博物馆的相关资料,但所得并不是很多,因为这座博物馆至今也只是一个一岁刚满的“稚童”,我有点不踏实。但是,当第二天我踏入天庆博物馆的第一时间,我就知道,这个地方,将有着非常多的“宝贝”等待着我的发现。

  甘肃天庆博物馆是一家民营博物馆,但不管从藏品价值等级,收藏种类品相,还是从馆内服务质量,藏品衍生价值挖掘等方面,都是一流的。这一点让我在本次采访中好几次“哇”出了声。

  同时,天庆博物馆也遇到了和全国其他民营博物馆一样的困境和挑战:庞大的资金需求,如何满足?但即便如此,甘肃天庆博物馆目前仍在天庆集团的资金支持下通过文创,努力的延续着自己的生命,传播自己的价值,很多国宝级展品也把足迹留在了甘肃天庆博物馆,而因此受益的是像你我这样热爱博物馆文化的普通人。

  作为这篇报道的笔者,我希望您能看到甘肃天庆博物馆的价值,同时也希望您能看到它的困境,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它,如果您不知道怎么做,不妨在天庆博物馆的一楼挑选一件精美的天庆文创产品带回家,因为,那些文创产品正是天庆博物馆为自身“造血”的“干细胞”,它正在努力的“活下去”。

点击排行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甘肃民营经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甘肃民营经济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民营经济网 © 版权所有
主管: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甘肃省民营经济研究会
陇ICP备170058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