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9月11日电题:在绿色发展中崛起——甘肃十大生态产业发展观察
新华社记者王朋
在天水秦州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设施大棚里的蔬菜长势喜人。新华社记者 王朋 摄
提起甘肃,人们过去想到的多是贫穷和荒凉,甚至有人戏言甘肃就像一根没肉的“瘦骨头”。而今,一批新兴绿色产业显露勃勃生机,绿色化改造让传统产业重新焕发青春,绿色发展的理念正深植于这片土地,甘肃正通过紧抓十大生态产业在绿色发展中崛起。
在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的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记者看到,报废车辆整齐地堆在车间外的货场,形似“变形金刚”的汽车拆解机正在对拆过电池、清理过废油的报废车辆一一拆解。一套“常规动作”后,一辆报废汽车很快变成了铜、铝、铁、塑料、橡胶等多种资源。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项目,是甘肃十大生态产业中节能环保产业的带动性工程,目前初步形成了以“收集—拆解—加工”为模式的废旧资源回收加工利用产业链。示范基地报废汽车拆解加工中心项目负责人庞亮介绍,去年以来,该项目已拆解8000多辆废旧汽车,这与规划的1.18万辆处理量还有不小差距。“我们现在还‘吃不饱’,已在甘肃、青海、陕西等多地设立700多处网点加大回收。”
不只如此,年产5万吨高档电解铜箔项目已在兰州新区投产运营;全省弃风弃光率分别降至10.06%和6.91%,新能源消纳持续改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合作共建有序推进,陇桂铁海联运开行班列同比增长80%;今年上半年,全省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34.3亿元,同比增长31%……
在甘肃省高台县,康翠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副理事长刘兴红通过手机控制温室卷帘。新华社记者 王朋 摄
一批新兴绿色产业正在持续释放动能。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省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1511.3亿元,占全省GDP的18.3%。今年上半年,全省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756.58亿元,同比增长5%,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0.06%。十大生态产业已成为甘肃推动绿色崛起的新引擎。
“挨了板子记住疼”,在绿色发展中崛起,是甘肃痛定思痛后的抉择。甘肃深刻汲取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教训,2018年初提出大力发展清洁生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先进制造、文化旅游、通道物流、循环农业、中医中药、数据信息、军民融合等十大生态产业,推动绿色发展。
在绿色发展中崛起不是另辟蹊径。不少传统工业企业正在通过绿色化、循环化改造加快转型。
酒钢集团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已完成多台机组改造,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烟尘都实现了超低排放;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施了企业绿色化改造工程,二选扩能降耗技术改造提升了对贫矿资源的加工处理水平。
金川集团选矿厂二选矿车间主任张玮昌介绍,今年6月,企业11000吨/日二选扩能降耗技术改造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以上。“绿色化改造效果明显,其余电力、环保等设施的改造工程将于明年6月完成。”
绿色发展带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同时也借助绿色农业助力脱贫攻坚。
在甘肃东乡族自治县那勒寺镇,机械打包青贮饲草。新华社记者 王朋 摄
这两年,一到10月下旬,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很多乡镇的地里和村头,都会看见一个个白色和浅蓝色的“大球”。这是当地推行“粮改饲”试点,把新鲜的秸秆连同玉米直接粉碎打包做成的饲料。
“这里天旱、地薄。过去地里能种出的玉米少,村民靠天吃饭;现在玉米变饲草,村民赶着牛羊能发家,真没想到。”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赵家乡墙头村村民马成明说,“粮改饲”不仅满足家里10头牛、100只羊的饲草需求,还减少了牛羊肠道疾病的发生。
截至目前,甘肃完成“粮改饲”种植面积320万亩,极大带动了牛羊养殖业的发展,不少贫困农民依托牛羊产业实现脱贫。
“粮改饲”不是甘肃发展绿色农业的个例。在河西走廊,17万亩戈壁生态农业染绿了戈壁荒滩,昔日的咽喉要道成了陇原人民的“菜篮子”;在陇中黄土沟壑区,超过400万亩的黄土旱塬披上了绿装,退耕还林还草成效初显;在六盘山区的平凉市静宁县,苹果树已基本覆盖所有适宜种植的地区,100万亩的苹果种植面积鼓足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底气……
如今,甘肃已经找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的道路,十大生态产业不断助力甘肃实现“绿色蝶变”。有人说,现在的甘肃,更像一柄透着亮色的“绿如意”。(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