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艺术 > 正文

人生享乐正当时——老年生活畅想

时间:2017-12-25 来源:来源:甘肃民营经济网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代诗人李商隐登乐游原,赋诗赞赏傍晚之景,也对自己的晚年生出了不尽的惋惜与哀叹之意。如今我们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老年人,生活在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强盛,物质丰富,生活幸福的环境中,应该说:“夕阳无限好,红霞满天飞。身心大自在,享乐正当时。”
    不尝苦涩,品不岀甘甜。不经黑喑,就不会在意阳光灿烂。对于我们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人来说,生在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的新中国,没有经过战火纷飞,流血牺牲的战争年代,但在一个贫穷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也经历了不堪回首的艰难与曲折:当我们正在童年的时候,遭遇三年困难时期,吃糠咽菜也难果腹,之后十多年也多是青黄难接,每到年关春初就靠每天几两回销粮过活,饥饿是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少年时期,遇上“文化大革命”,停课闹革命,加上家贫多病体弱,只好辍学回家给生产队放羊挣工分糊口度日。青年时期,为执行党的晚婚和计划生育政策而失去了不少!七十年代初,很荣幸的有了一份“社来社去合同工”的工作,每月30多元工资,给生产队交12元,副业款才能换得一个劳力的工分,年终分口粮。每天剩下几毛吃饭钱。十几元钱的收音机几十元钱的手表,一百多元钱的自行车是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多年才能实现的梦寐以求的生活奢望,况且在凭票证购物的年代,一张购物票谈何容易!
   改革开放使我们的人生完全进入了一个新的境遇。农村包产到户,从根本上解决了吃饭问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不断提高。国家建设飞速猛进,城镇农村日新月异。赶超世界,一日千里。综合国力,快速提升。全体华人,扬眉吐气。
    抚今追昔,必须倍加珍惜。想过去我们上小学,村庄破窑洞、旧庙宇就是我们的教室。土台台作课桌,家里有板登的自已带,没有就坐土墩墩。每学期二角五分钱语文、算术两本课本,二分钱一支铅笔,五分钱一张纸钉作业本,多少娃娃因此而上不起学。多数孩子十二、三岁就给生产队放羊,参加劳动挣工分分口粮,不能去上学。看今天九年义务教肓,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漂亮实用充足的学习用品,免费午餐,多么幸福!
    刚参加工作时,筹建一个农牧新场,搭草棚、住窑洞,自己动手修起简易土木结构宿舍,也是四、五个人住一间通铺房,在基层生产单位没有节假日,晚间除了开会就是加班,文化娱乐生活极为贫乏。生活也是队里通过粮所周转口粮,转什么吃什么,杂粮多而主粮少。
    进入行政机关“以工代干”后,文件材料手写笔抄,少份就加复写紙抄,多份就用腊纸刻版,手推油印机印。中午晚上很少不加班。上墙的各项规章制度,年度奖状,定期的墙报板报宣传栏,通知广告,开大会标语口号等等,都要用毛笔书写。难得有业务时间,虽然吃了不少苦头,也为锻炼提高自已的工作能力,培养坚韧的毅力,晚年练习书法打下了基础。在过去特定的时期,为应付“假、大、空”的需要,也需付出极大的时间与精力,太多的会议、文字游戏数字游戏的材料、帐表,现场会、接待应酬,多少令人难以诉说的苦衷。看今天的生活、工作条件与环境,多么使人羡慕啊!
    时光流逝,岁月荏苒。转眼就到新陈代谢“腾位子”的年龄,尽管,无官一身轻,但也难免感到落寞与空虚,继之也只能参与到早晚打拳做操,中下午打麻将队伍中去。但天天跑煅炼,觉得有些自我强迫之被动,还落下“老怕死鬼”之嫌。打麻将腰疼眼酸,输赢多了还失和气伤感情,更不堪忍受的是烟雾燎饶,熏得气管炎、肺气肿顽疾雪上加霜。幸有老领导劝荐上老年大学学书法,既可静中求乐,又可打发时光。“隔行如隔山”,入了书法门,就不仅仅是消耗笔墨纸的事,苦恼随即而来;按照个人性情,静下心临习传统的楷书,被时下书风认为没有创新,不合潮流的“写字匠”,当着“另类”看待。
   要跟时风,随波逐流,为入展、入会、考级而去硬拼苦熬,也是辛苦难堪的事,从思想理念上也跟不上。好在通过学习书法这个途径深入到中华传统文化中去,认识到了它的博大精深,煥发了极大的学习热情和乐趣。特别是学习老子《道德经》,对道文化、对哲学、对宇宙、对自然科学、对人文政治都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觉得自已的人生进入了一个新的境地。也萌发了摆脱一切羁绊,回归自然恬逸的生活状态,修养身心,静度晚年之念头。毅然告别喧嚣的城市,回到故乡农村,读书写字,种花栽树,不时和40多年前一块放羊、劳动的老伙伴聚在一起打扑克、耍牛九、片闲传、拉家常,有时到塬边沟畔,坐在树荫下,回忆往事,谈山论水,说天道地,前朝后世,人事变化。欢声笑语,不亦乐乎!
    春赏百花艳,夏闻麦乳甜,秋尝瓜果香,冬品米酒酣。山青水秀,天蓝地绿,鸟语花香,花圃菜园,劳作出汗,疏通经脉,调和脏腑,胃开眠安,身心泰然。融锻炼于劳作之中,寓养生于无意之间。既有生活之乐趣,又有丰收之喜悦。闲暇之时,提笔练字,不知不觉心随笔动,就进入到陶渊明《桃花园记》、《归去来辞》、欧阳修《昼锦堂》等田园诗的意境里遨游去了。
    不时,应邀为亲邻朋友写点婚寿应酬之作,劝孝劝善激励人生之文,也是自已实现人生价值之乐趣。抄书《中华圣贤经》、佛、道经文,亦为其深奥精辟的智慧、哲理所折服。特别是下种、锄草、浇水、施肥,陪伴植物发芽生长,开花结果,蜂蜜采花授粉、酿蜜,鸟雀捕食害虫保护植物等自然界的现象和观天地无人推而自转,星辰无人布而自匀,日月无人燃而自明,草木无人播而自生,禽兽无人育而自繁的天象与物理。深刻地认识到《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个千古不变的永恒的定律与法则。使自已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着质的变化。生命是一个历程,幸福完全是一种感觉。当我们完成公职之任务,孝敬老人之天职,哺养子女之责任后,将会心安理得,无憾无悔地进入了人生的收获之季。前浪推后浪,岁月催人老。步入人生晚年,我们以平和的心性,乐观的态度, 朝迎晨曦,日出而作。晚送飞霞,日落而息。回首往昔,面对未来:不蹉跎,不傍徨。无忧虑,无烦恼。人轻松,心自在。不享受,更何待?随心所欲,从念而动。渴则饮,饥则食,困则息,兴则吟。视精力和经济条件,畅游祖国大好河山,观尝海内外奇风异景,品尝天下美味佳肴。何不乐哉!
    能得如此晚境,要感恩天地,感恩父母,感恩时代,感恩党和政府,感恩自己几十年的艰辛努力,感恩几十年所有陪伴同情,支持鼓励,关心提携,宽容谅解自已的人。晚年用自已的笔,自已的文,自已力所能及的微薄之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以回报社会,求得精神之愉悦与心灵之安宁。悟透人生心无微尘,乐享晚年不虚此生。

文章来源:甘肃民营经济网 责任编辑:祁学忠 编辑:张珊

点击排行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甘肃民营经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甘肃民营经济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名企风采
文化艺术
电商 / 旅游
视频播报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民营经济网 © 版权所有
主管: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甘肃省民营经济研究会
陇ICP备170058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