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艺术 > 正文

美丽的故乡十里墩村

时间:2017-12-14 来源:来源:甘肃民营经济网
    此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只有天下之大,何以为家。所谓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到那都不忘。故乡是每一个人的摇蓝,是每一个人心灵的归宿,情感的寄托,一路追逐,当那高耸入云蓝蓝的天在丈量着我们的意志,当那泥泞的小道在考验我们的自信,当那崎岖的山路在阻碍我们的脚步,故乡就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给我们送来清凉的慰籍,让我们一往直前。
   金秋十月,菊花飘香,陇原大地,硕果累累,一串串红红的苹果,映入蓝天。
    秋雨无期,淅淅沥沥,无情的捶打着晚秋最后一副惊艳的景色。
    信步走进自已故乡甘肃省镇原县临泾镇十里墩自然村,平展展的大平塬一眼望不到边,四面八方围起这美丽的十里墩村,祖祖辈辈一方黄土养育着一方人,千百年来孕育着灿烂的文化名人丹青,自然条件优越,早在60年代政府规划民用飞机场所在地的设立。
    寒意穿越云层的缝隙,转瞬又静静地落在挺拔俊秀的十里墩村大槐树上。秋风袭来,厚实的叶片冉冉落下,铺在了宽广的5.7公里的水泥路中央,顷刻间“落叶知秋,满地金黄”的景色便悄然呈现在行人的眼前。崭新的十里墩村小学校学生读书朗朗声响彻雲宵,这一排排整齐的集体农庄座北向东迎着早晨升起的太阳闪闪发光,这一大片蓝色的太阳能光㐲发电板映入眼帘。
    或许是天意,这二百棵二三四代大小槐树叶洋洋洒洒在公路两侧,随风而动,随风而落,滑过我的眼前,掉在我的掌心。那一刻,注视她的容颜,仿佛看到了她恬静的微笑,轻轻触摸她的身姿,丰盈而高雅,富丽而华贵,成熟中彰显着超凡的气质和韵味......,此时,那农民庄前屋后的松柏在秋雨中傲然翠绿。我为之惊艳,国槐叶脉络清晰,松柏万古长青,金色灿灿,遇尘而不染,虽没有了春天的青翠,却增添了许许多多深秋时节浓浓的厚重,细细品味,一股淡淡的、幽幽的清香在慢慢地向空中弥漫……
   大槐树叶安静的躺在我的掌心,默默的享受着留在这个深寒季节最后的温暖,视我为生命中的知己,静静地的和我诉说着藏在心底很多年的的秘密,爱在红尘,醉也在红尘。。。。
    这五百年的大槐树孕育着十里墩村人的千变万化,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新人,人变了,地变了,村庄变的焕然一新。
    天芲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每一个人都有自已的故乡,每一个人都热爰自已的故乡,故乡是一种奇妙的感情,你走的愈远就愈想她,爱她,牵掛她,奇妙在,你年纪越大,500年前的十里墩村民是从山西大槐树移民到本村,当时只有几户人家,生活艰难,虚渡光阴,可是十里墩村民有着勤劳的双手,克服困难的决心,7O年代的十里墩村,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十里墩村民发展到60多户36o多口人,战天斗地,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农业设施不断扩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
    忆往惜峥嵘岁月稠,当我浮想联遍,回想起故乡这80年代前,农村集体生产吃大锅饭,家乡的农民过的艰难日子,吃不饱穿不暖,困难家的孩子上不起学,吃水下深沟,磨面靠人畜,点灯靠煤油灯,大锅饭把农民引到了贫穷落后,村子落后,农民穷了,思想换散,人也懒了,一亩地产粮100到2oo来斤,住的破窑洞,谁富就割资本主义尾巴,农民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民带来了福音,农村实行大包干生产责任制,农民手中分到了二亩责任田,家家分到牲畜和农具,再也不为没粮吃而犯愁了,十里墩村民满睑喜悦和笑容,调动了大伙们劳动生产的积极性,精耕细作,科学施肥,不到两年农民有粮吃,粮多了,有钱花,年轻人外出打工挣回辛苦钱,日积月累,农民手里的钱袋子慢慢饱了起来。
    农民手里有余粮,银行有存款,一是重视教育,二是修路,三是把钱花在住宅上。四,家里有了小汽车。
    近年来,故乡十里墩村民发展到了155户人家,490口人,家家户户的孩子都上了学,接受高初中教育的学生30O多人,大学毕业生40多名,有的毕业在报社当编辑记者,有的搞科研,有的在教育係统当老师,有的在工厂当工人,他们在各行各业大显伸手,为国家和人民贡献了自已的力量。
    十里墩村重视农村文化教育,2013年村上办起了六年制村学,大大方便了农民孩子就近入学。传承文化是这个村的良好生活习惯,前些年这个村每年到春节耍社伙,载歌载舞,文化生活十分活跃,近年来,陇东报社副总编张晓俊同志向全国各大报刊积极投新闻稿件数仟多份,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农村新人新事新风貌做出了显著成绩。绘画艺术方面人才层次不穷,现年65岁的农民画家张有渤先生自幼酷爱绘画创作,先后在西北师大进修深造,钟情牡丹绘画,四十多年来他的牡丹画在省市县获奖,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近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专门从使绘画生活,年绘画收入6万多元。在张有渤的带动下,全村涌现出了张浞,张小刚,张兴国,张玉山,张兴发,张累等十多绘画能手,他们为弘扬十里墩故乡农村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传承家风家训是这个村的传统习惯,已故的原镇原县政协退休干部张克仁同志,回到家乡根据村情,编写出了《教儿经》《孝儿行》等美丽诗歌,利用春节,大凡小事向当地群众广泛宣传,教育后代传承家风家训,受到当地群众地赞扬。
    要想富先修路,2011年在国家扶贫资金项目中,村上率先争取项目工程,克服重重困难进行村庄周围道路拓宽,工程一开始村原党支部书记张建国同志自动报名将影响修路的几十颗大树和几分地让了出来,在他的带动下,好多农户都让出了自家门前地,大战十多天,村里5.7公里的路全部拓宽修通了,铺上了石子,2013这条路终于硬化了水泥路,大家高兴地说人心齐,有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走进十里墩村集体农庄四合院,家家户户通了电,电视机,自来水,电信移动宽带网,家里明晃晃红木家具摆设整整齐齐,家家户户掛满了字画琳琅满目,好多农民买上了家庭小汽车,全村现有私家小车50多辆,村长张金相高兴地告诉我,十里墩村好多农民已经脱贫走上了致富路达到了小康生活,水泥路,学校,水电,磨面,吃穿住行都很方便,家家       有存款,过上了幸福生活,群众有了凝聚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友好,家庭和睦,热情好客。成为临泾镇的文明村。
    现在的十里墩村民靠勤劳的双手勇于创业,有的办起了专业合作社,有的办起养猪,养羊,养兔等,有的长年四季在外打工,不断扩大新的致富门路,在前进的道路永往直前,守住二亩责任制,把祖辈留下的光荣传统传承下去,永不停步。农民富起了,心里踏实了,感谢党的富民政策好,感谢上级政府大力支持,大伙们在党的十九大精神鼓舞下,土地承包延长30年,大家吃上了定心丸,从长远奔小康信心倍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使美丽的十里墩村在临泾塬永放光彩,十里墩的明天更加美好。
    寂静深秋,我将永远珍藏这片与我不期而遇的大槐树,每次看到它,就会忆起众多的树种里大槐树是四季的美景。春天,挺拔俊秀的枝杆上挂满嫩绿的叶片,畅想春天的故事;夏天,密密麻麻的叶子随意舒展编织出一把清新优雅的遮阳伞,为行人遮阴挡雨;秋天,在飘飘洒洒的旋转中肆意炫耀自己的价值,构筑一座座金黄色的大道,给行人铺就美好的希望。
    满目萧瑟天渐冷,又到大槐树叶黄时。这个深秋,我们看到美丽的十里墩村光彩夺目,十里墩村的明天更加辉煌。(通讯员 张文进)

文章来源:甘肃民营经济网 责任编辑: 张文进 编辑:施梅

点击排行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甘肃民营经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甘肃民营经济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名企风采
文化艺术
电商 / 旅游
视频播报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民营经济网 © 版权所有
主管: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甘肃省民营经济研究会
陇ICP备170058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