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艺术 > 正文

王进礼:传承皮影文化 振兴秦腔艺术

时间:2017-12-13 来源:来源:甘肃民营经济网 刘耀
    甘肃民营经济网讯 在中国文化艺术之乡镇原县临泾镇席沟圈村,有一位被广泛传颂的72岁民间老艺人。他中等个儿,黑黑的长方脸,说起话来声音高亢洪亮,走起路来刚健有力,打眼一看就能看出是一个有唱戏功底的人。他在宁夏,甘肃庆阳、平凉等地知名度很高,他组建的演出队伍长期扎根农村,深受群众的欢迎。他就是甘肃省民间艺术家、庆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镇原县临泾镇席沟圈村72岁的皮影老艺人王进礼。
    王进礼的父亲在当地耍社伙、唱戏,样样在行。在父亲的熏陶下,王进礼自幼拜师庆阳秦剧团刘正中、镇原六一剧团刘正明、王生华学习唱腔,拜师镇原绘画名人祁恩富学习雕刻技术,学会并掌握了秦腔、眉户戏的唱腔艺术精华和高超的刻制技术。皮影戏的操作授传于焦存和等几十位老艺人,在武戏上双手能挑四个皮人作战转身对打、骑马对打等50多个动作。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当时的镇原县经济贫困,农村文化事业相对滞后,全县仅有6个马车电影队,每年承担24个乡镇的电影放映工作,有些村甚至一年看不到一场电影。王进礼看到眼里,急在心上,四处奔跑,打听到平凉泾川有人出售旧的皮影道具,他便东凑西借了300元买回了皮影戏箱。从此,他的灯影戏就在周围传开了,不到几天的时间,周围几十里路村庄的农民都来请他唱戏。为了满足群众愿望,王进礼制定了演出计划,以公益为出发点,服务农民,方便群众,每晚只收1.2元的煤油灯费用。
    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山路较多,崎岖难走,上山爬坡是王进礼经常遇到的事,肩挑一担皮箱步行一次就有几十里甚至近百里,他双肩磨出血痕,脚上磨起水泡,但他从来没停止皮影戏的演出。遇到天阴下雨,他就在破烂不堪的旧窑洞住几天;冬季冒着零下几十度严寒,腿脚冻肿了,也要为群众演出。一次天下大雨,王进礼在行走的路上,一不小心从高山顶上滑到了半山腰,腿脚都扭伤了,几根肋骨严重损伤,在医院治疗了一个星期,病还没好,他便偷偷地跑了回去,为群众演出。为了保证皮影事业健康发展,2005年他又增加了木偶戏的演出。
    50多年来,王进礼的皮影、木偶戏共演出4000多场次,观众达50多万人。1976年他参加了庆阳地区皮影戏调演,1983年参加了全区传统皮影及木偶戏调演,获得优秀奖。他所演出的秦腔、眉户、陇东道情等地方小曲戏种曾多次受到上级党组织的表彰和奖励,被授予甘肃省民间艺术家和庆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去年以来,王进礼为了繁荣农村文化艺术,更好地为农村农民服务,他又成立了镇原王进礼秦剧团,深入农村边远山区采取灵活多样形式,为农民演出秦腔剧300多场次,观众3万多人。
   如今王进礼已是庆阳市小曲传承人,演出之余,他传承整理《四贤册》《百子图》《九沟桥》等历史剧本60多本。
   进礼还把培养皮影传承人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已培养徒弟近百名,有的在大型秦剧团演出、有的在民间红白丧事中为群众演出。他的雕刻皮影已销售全国,还销售到韩国、朝鲜及新加坡。
   王进礼的家底由最初的几百元增加到现在的20多万元,但他钱没挣下,投入却越来越多,家里反而变穷了,但他从不后悔。他表示,为弘扬王符故里民族文化艺术,他将继续振作精神,一鼓作气,带领同伙们把皮影事业传承下去,让逐渐消失的皮影事业重心振作起来,他会活到老,演到老。(
通讯员 刘耀 张文进)
文章来源:甘肃民营经济网 刘耀 责任编辑:张文进 编辑:施梅

点击排行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甘肃民营经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甘肃民营经济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名企风采
文化艺术
电商 / 旅游
视频播报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民营经济网 © 版权所有
主管: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甘肃省民营经济研究会
陇ICP备170058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