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艺术 > 正文

舅婆的心事

时间:2017-12-10 来源:来源:甘肃民营经济网
    昨日,母亲又拿出舅婆留下的唯一遗物,一个装盐的陶罐,一边摩挲着,一边念叨“将近一百年了。”
    陶罐还是如我第一眼看见的质朴、敦厚,时光赋予这个物件的不仅仅是岁月沉淀的悠长与厚重,更是一段段远去的故事,关于舅婆的故事。粗糙笨拙的罐体上有舅婆抚摸过的痕迹、沾有舅婆艰辛的斑斑泪痕,存有舅婆的温度、母亲的温度、我的温度,还有我儿子的温度……岁月深沉绵长,又宛如明月,那一个个远去的故事,曾经的相惜相念真的可以忘记吗?哪里能够忘记。哭过的、笑过的,爱过的如一粒粒草籽,不经意的随风随雨生根于每 一寸心田,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年年春季沾了雨丝,拂也拂不去的往昔情怀便返青发芽,郁郁葱葱,日日,年年,一片再也走不出去的记忆草原。
    不是吗?或许清晨、或许黄昏、或许夜晚,谈笑的、触怀的、梦里闪现的,更多的难道不是那些令你千肠百转的过往?一段段时光早已织成了一张记忆的网,一个节点一个故事,有生之年哪个能走出这张网呢?夕阳垂暮时才发现,原来一切都没有忘记,只是暂时珍藏了起来。我相信人是有灵魂的,死与不死情与爱总是共有的,入水的落花,年年凋零,岁岁又是烂漫枝头笑春风,谁说不是另一种化尘重生呢?
    总觉那些远去的故事如用风花雪月的描写有些浅薄,最完美的莫过于那些叙事起来上下起伏,又酸甜苦辣但能让人心里安定踏实的小事。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里有的东西会慢慢变淡,最后只剩一点灰白的影像,温暖过心灵的情感虽已褪色,透着陈旧的黄,却在逐渐衰老的生命中日显珍贵。有多少往事不堪回首,又有多少人不感怀那些曾经的不堪,往事,就是时光隧道里那些个风格迥异的驿站,一站一风景,一驻驻风景连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人生。
    我的记忆里存着一张舅婆的黑白相片,时不时会像梦境深处的花,以最柔美的姿态绽放,定格了因舅婆的爱而丰盈的岁月。黎明前烟灰色的晨曦里,村口的小路蜿蜒向远方,舅婆穿着青布大襟褂,黑绒帽上结着初春的寒露,双手揣在袖筒中,料峭的春风不时掀起衣襟连同簌簌的泪水,踮着三寸金莲颤微微伸颈向着小路的尽头送别远行的女儿外孙。这个影像我记忆深刻,回忆起来总会潮湿了心,五岁我随母亲离开了舅婆,短暂的五年中,在这个老人怀里晒着太阳唱过歌、在热烘烘的炕上被轻轻摇曳着、听着咿咿呀呀古老的歌谣进入梦乡。
    舅婆温暖粗糙的手牵着我爬过山、趟过河、挖过辣辣根、拾过麦穗、寻过山泉水……手上好像至今都有一种温馨深厚的气息。我用梦游似的语言告诉我的儿子这个老人是我的舅婆,是他的太舅婆,不求孩子对一个毫无印象的老人有感情,至少他应该知道,他妈妈曾被一个贫苦、坚韧而又伟大的老人温暖过、呵护过,至少他应懂得,他的生命与这个老人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生命、亲情、感恩就在这样细小平凡的故事中传承着。
    不知为什么,一想起舅婆,我心里总湿漉漉的伤感。舅婆六十九岁的人生年轮里侵浸了太多的坎坷苦难、在那个饿死人的年代舅爷早早地撒手人寰,留下了四个幼小的儿女,舅婆尝遍了人间辛酸。母亲每每说起舅婆那些深重的苦难,便哽咽难语。
    母亲要带着我和小妹去和父亲团聚,舅婆的泪水几天前就婆婆娑娑流个没完,女儿最终要远行了,也终于要摆脱这个贫瘠的小山坳,难舍与欣慰,任何华丽的语言此时都显得无力而苍白,也许只有无语凝噎这样的状态才能表现的深切、自然。缕缕轻白的炊烟从屋顶升起,小村子笼罩在一片朦胧的薄雾之中,小舅吱扭吱扭的架子车声在静谧的清晨格外清亮,村口张望挥手的舅婆连同那个有无数神奇传说的庙嘴疙瘩在我的泪眼中渐渐模糊,而舅婆的身影定格在了我的脑海,形成了一张永久的底片。
    此去,做为城市平民,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生活依旧过得紧紧巴巴,为了小家母亲回老家的次数少之又少,而每次都没带我,我也曾问过母亲,过往的事母亲也难以说清,所以直到舅婆去世我也再没见上一面。因为路途、通讯不畅,关于舅婆的种种消息也就多半来自老家上兰州的亲戚、乡亲的言传。消息倒是逐渐令人安心,农民的日子毕竟在一年年好转。老家来人也是最令我欢愉的日子,不但可以打几天牙祭,还可以草草写完作业,拿个小板凳坐在大人身边凝神倾听关于家乡的点点滴滴,每一个故事都深深吸引着我,所以即便离开家乡几十年,但家乡的那根线从未断过,依旧亲切、清晰。
     常年的操劳摧垮了舅婆的身体,她得了重病,说是肚子疼,疼痛来时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滚。舅婆知道家中不宽裕,怎么也不肯去看病,只吞下大把大把的花椒。母亲寄了点钱回去,小舅打了两月的土坯,又卖了一头猪,舅婆硬是被小舅用架子车推着去了县医院,出了平生第一次远门。舅婆除了去县城看过一回病一辈子没出过远门,她老人家一直念叨,等孙子大点了,闲点了要到城里见见世面。等带大了五个孙子,父亲母亲多次要接她老人家来兰州住些日子,无奈门要看、猪要喂、鸡要喂……就这样一拖再拖,一年又一年,直到病重也没离开过那个苦焦的山坳,这也成了母亲永远的痛,人生有多少是身不由已的无奈与遗憾啊!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舅婆检查的结果不好,那个年代虽说已实行了包产到户,但只是勉强解决了温饱,大多数农民还是在贫困线徘徊,经济来源少得可怜。像舅婆这样得了不好的病也没啥法子,只能吃些最基础的药无奈地挨着,远在外的母亲也只能寄些钱回去,身却是脱不得。我初二的那年,家中来了一位在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是母亲在老家时的小队队长,我叫孙爸。
     “孙家哥,我妈最近咋样?”
     “病嘛,你知道,是好不了的病,时候怕是不会太长,唉!王家姨是个有功的人啊,拉扯大你们太不容易。”旱烟呛人的味道弥漫在屋子的每一个角落,母亲伤心的泪水 沉甸甸地洒在我的心头。
     “病是没法子了,可她老人家有个心事难言,几次在我跟前好像有话说,我问她是不是有事,她只叹着气,这次我来兰州,王家姨好像是专门等我。我说王家姨,你老人家是不是有啥事?是不是有话想让我带?老人家话没出口就直抹眼泪,吞吞吐吐的让我给多银带个话,她不爱那副柳木板。”
     我听母亲说起过,舅婆早有一副棺木,由于年成长,也许早已被虫蛀的千疮百孔。也听小舅上来说,自从舅婆检查出了不好的病,总在她那副棺木前愣神,或深深地叹气,或黯然地走开,反正看上去心事重重。
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眼巴巴看着父亲,满怀着渴望。一副棺木不是一笔小数目,母亲自然不好做主,可善良厚道的父亲怎能让母亲作难,又怎能让舅婆带着遗憾离世呢?
    “孙家哥,一副好点的棺木得多少钱?”
    “常用的杨木或榆木,三百元够了。”
    “孙家哥,你回去给我姨娘说,她老人家放宽心,我给她重新置备一副板材,保她满意。”
    孙爸点点头没有言语,对父亲连竖了两个大拇指,父亲的形象在我心里无比的高大。舅婆的难言我现在才真正理解,她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一生的艰难辛酸磕磕绊绊的总算走了过来。一个伟大的母亲,她不会觉得自己受了多少苦,只要能拉大儿女,任何苦她都能吃得下去。算是老天开恩,几个儿女都健康长大成人,舅婆对得起早逝的舅爷,对得起每一个孩子。对儿女她从不会提什么要求,唯一的愿望是过世后能有一副满意的棺材。可她又清楚,儿子们拖家带口,生活不易,自尊要强的她又怎好给他们额外添负担呢?唯有母亲条件好点,可向出嫁的女儿张口是一件难为情的事,再说那些年着实得到了父亲不少的接济,如今这么大的一笔钱更是难以开口。我仿佛看见了舅婆在她的棺木前怎样的心神不宁,怎样的忧心忡忡。
    舅婆看着父亲长大,非常疼爱这个姑爷,这难心的话不带给父亲又能带给谁呢?母亲手里有点积蓄,给舅婆置办一副棺木倒也不是太难的事,但还要顾及小舅的孝心,所以父亲只寄了两百元,小舅通过打土坯很快挣到了一百多元。年底小舅给我们背着猪肉上来说,当一副上好的榆木板整齐地堆码在屋檐下时,舅婆用颤抖的手不断抚摸着光滑的木板,眼泪扑簌簌地打湿了衣襟,嘴里不住念着父亲的名字。
    自此以后,听说已经干瘦的舅婆,精神突然好了起来,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来。只要是晴天,舅婆时常靠着她的板材坐在屋檐下晒太阳,金色的光缕洒在舅婆根根银发上。没有了心事,舅婆看上去舒服、惬意,她半眯着眼,长久地凝视着西边的云彩与大山,她在回忆着那些不堪的往事还是思念着远方的女儿?然而舅婆的身体早已被病魔掏空,棺木做好后的两月,母亲就收到了舅婆病危的电报。因为考试我没有随父母回去,总想着舅婆不会那么快的离开,谁曾想,再见到母亲时,已是黑布缠臂。唯有一张照片和一个舅婆常用的盐罐成为永远的记忆,我无声的哭了好几天,为自己没能见舅婆最后一面,也为舅婆悲苦的一生。好在,舅婆儿孙满堂,也实现了唯一的心愿,她一定走得平静,安详,舅婆的一生也算完美了。
    关于舅婆的心事,后来听父亲讲,民间有讲究,柳木不能做棺材,那时舅舅年轻,哪懂得这些民间讲究。原来舅婆的心事并不是自己爱与不爱,而是为了她的子孙们安康平顺。
    舅婆过世已三十年了,至今一想起,浅浅的伤感还是会穿透我的记忆,偶尔会合着母亲的诉说湿润眼角,但一切还是趋于了平淡,唯独舅婆那个在晨雾中不舍张望的身影依旧令我动容。
  
    作者简介:伏晓春,笔名,楚风,云扬,女,1972年出生,甘肃天水人,现居兰州。兰州大学汉语言专业,热爱文学,其作品散见于《工人日报》《兰州晚报》《天水日报》《散文》等报刊杂志,1997年开始小说创作,2004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醒梦》。
文章来源:甘肃民营经济网 责任编辑: 伏晓春 编辑:施梅

点击排行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甘肃民营经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甘肃民营经济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名企风采
文化艺术
电商 / 旅游
视频播报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民营经济网 © 版权所有
主管: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甘肃省民营经济研究会
陇ICP备170058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