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品牌甘肃 > 正文

从“药材”到“药财” 陇西县中医药产业发展综述

时间:2017-09-21 来源:来源:甘肃日报

 原标题:从“药材”到“药财”的升级之路

  ——陇西县中医药产业发展综述

  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

  中药材晾晒现场

  陇西县首阳中药材交易市场交易火爆

  中药生产车间

  陇西中药材博览馆

  陇西县城全貌 本版图片由陇西县委宣传部提供

  今年以来,陇西县出产的中药材包装袋上有了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产品的检测结果、检测单位、检测人及企业生产者等详细信息便会呈现出来,使消费者对中药材品质了然于胸。这是陇西县推动中医药产业提质升级的缩影。

  近年来,陇西县抢抓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和我省全力加快陇药产业发展带来的政策机遇,紧紧围绕打造“中国药都”和创建“绿色道地”药材品牌的目标,立足资源优势,狠抓基地建设、龙头培育、精深加工、市场营销和仓储物流等重点工作,全县中医药产业初步形成了种植标准化、加工精深化、仓储规模化、市场专业化、产品品牌化的发展格局,产业效益日益凸显。

  如今在陇西,中医药产业正在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区域首位产业,对全县财政和农民的收入贡献率接近三分之一,中医药产业增加值占到了全县工业增加值的“半壁江山”。

  建基地、提品质,推广标准化种植

  得益于良好的自然禀赋,陇西中药材无论在品种上,还是在种植面积和产量上,都形成了明显优势。全国统一普查的363个中药材主要品种中,陇西有96种;常用的130多个中药材品种中,陇西有93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左右,占总耕地面积的21.1%,居全国县区首位。

  为了切实保护好“绿色道地”品牌,陇西县坚持把标准化种植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突出“有机、绿色、道地”特色,积极推进中药材良种化、药源基地标准化、土壤有机化、产地初加工标准化等工作。依托甘肃省现代农业示范园——中国药都·陇西药圃园,积极开展新品种引进示范、提纯复壮和野生品种驯化、种子种苗繁育、种质资源库建设、标准化种植试验、中药材品种选育、中药材标本制作等工作,先后制定了黄芪、黄芩、党参、甘草等11个标准化种子、种苗培育和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并通过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评审,颁布为甘肃省中药材地方标准,为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科学指导。

  同时,陇西县采取“公司牵头建基地、协会搭桥连农户、技术部门搞指导、乡镇配合抓面积、县里适当拿补助”的运作模式,每年筹措专项扶持资金400多万元,对标准化种植基地及核心育苗区每亩补贴200元—500元,鼓励制药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和“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建立标准化药源基地,并通过对比算账、典型带动等方式,大力引导广大药农推广应用无公害种植、秸秆生物反应堆等技术,降低农药和重金属残留。

  截至目前,陇西县已建立标准化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5.5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19万亩,从源头上保证了中药材道地品质,被工信部确定为“国家级中医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

  建园区、搭平台,推进精深加工

  为提高产业附加值,提升产业效益,陇西县坚持推进中药材精深加工。

  从2008年开始,陇西县围绕打造“中国药都”的战略布局和发展目标,树立“园区是平台、项目是载体”的理念,按照“园区承载、龙头带动、技术支撑”的工作思路和“一主两副”的总体布局,在甘肃陇西经济开发区内规划建设了占地面积9平方公里的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一主”即巩昌中医药精深加工区,规划占地面积5.2平方公里,主要以中药材加工为主,分为饮片提取区、综合制药区和配套服务区三大片区。“两副”即文峰分园区和首阳分园区,文峰分园区规划占地面积2.4平方公里,主要以中医药批发市场、仓储物流为主;首阳分园区规划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分别规划建设地产药材交易市场和饮片加工园区,主要进行道地药材交易及初加工。同时,根据我省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意见,陇西县还以中医药产业为核心,计划将首阳镇打造成具有明确产业定位和独特功能的中药材小镇,形成具有产业、旅游等功能的综合性发展平台。

  目前,陇西经济开发区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0亿元,完成基础设施投资近10亿元,全面完成了园区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引进知名中医药加工企业27家。2016年,园区实现产值20亿元,上缴税金2亿元。

  在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聚集辐射带动下,陇西县较大规模的中药材加工企业达到5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0家、通过GMP认证的企业28家、个体加工户3800户,年加工转化各类中药材30万吨,销售额近百亿元,安排5000多人就业。全县中医药加工基本实现了由初级切片向饮片炮制、有效成分提取、成药制造、保健品开发全产业链的拓展延伸。

  抓项目、促升级,扩大仓储规模

  近年来,陇西县按照“盘活存量、提升增量”的思路,采取新建和改造“两手抓”的办法,实现了仓储环节的规模扩大和仓储质量的有效提升。

  为盘活存量,陇西县积极扶持现有的仓储企业对传统仓储库进行改造扩容,广泛采用辐照灭菌、低温干燥、红外线干燥等储存技术,积极推广应用低温充氮技术,切实保障中药材储存环节质量安全。2014年8月,投资陇西的惠森药业集团与国家标准化研究院合作,制定并发布了中药材仓储企业仓储标准,对全国中药材仓储业规范化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为提升增量,县里大力鼓励企业投资发展仓储业。其中,中天物流公司投资1.5亿元,建成了占地面积150亩的甘肃陇西中药材物流园,新增仓储能力5万吨。广东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的康美甘肃西部中药城现代仓储物流及中成药、保健品交易中心,一期工程已投资3.6亿元,建成4万平方米标准化仓库和5.5万平方米的商铺;二期工程已于今年4月份开工建设,预计明年全面完工。这一项目建成以后,可容纳中药材企业和个体户上千户,年静态仓储能力50万吨,实现销售200亿元,安排就业2000人,上缴税金2亿元,全县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较现有能力翻一番。

  目前,陇西县千吨以上仓储物流企业达到34家,静态仓储能力80万吨,年周转量达100万吨。

  抓宣传、创名牌,实施品牌化经营

  近年来,为了将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陇西县积极开展宣传推介,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推动陇西中药材在品质上创名牌、在市场上闯名牌。

  从2008年开始,陇西县连续举办7届中国·陇西中医药博览会。2015年,又成功举行了中医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陇西论坛“一带一路”驻华使节中医药行——首站·走进陇西活动,加强中医药国际合作,加快中医药文化传播,推动当地中医药产业“走出去”创品牌。同时,陇西县还坚持向科研要品牌。落地陇西的药企中,中天药业组建成立了“陇药工程研究中心”;奇正药业拥有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仪等大型高端检验检测设备16台套,可开展中药材含量测定等8项检验检测。此外,陇西县与甘肃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达成三方战略合作协议,组建成立了甘肃陇西中医药产业研究院、甘肃陇药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中药材检测中心和中药材种子种苗检测中心“一院三中心”,围绕中药材标准种植、科技成果转化、质量检测、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促进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经过努力,陇西先后被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陇西黄芪”“陇西白条党参”获得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华夏药都”“天下药仓”两大类19个类别的产品和服务商标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审查注册。2016年,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命名甘肃省陇西县为“全国中药材(黄芪、党参)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使陇西成为西北五省(区)首个全国“中医药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陇西白条党参”“陇西黄芪”被农业部认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陇西黄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申报注册“惠森”“中天泰科”“陇山渭水”“陇元贵宝”等中药饮片、药茶、药膳等产品商标30多个。

  截至目前,陇西县有各类中药材交易市场23处,中药材电子商务交易平台2个、专业信息服务网站13个、电子商务应用企业26家,各类个体网店411家,发展货运信息中介组织58家、运输专线30多条;中药材经营企业590多家,本地营销人员达3万多人,常驻外地客商2000多人。经过多年发展,陇西已成为全国第二大药材市场,年交易量100万吨,在全国市场上的占有份额达到20%以上。(记者 杨世智)

文章来源: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 编辑:施梅

点击排行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甘肃民营经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甘肃民营经济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名企风采
文化艺术
电商 / 旅游
视频播报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民营经济网 © 版权所有
主管: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甘肃省民营经济研究会
陇ICP备170058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