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陇原特产 > 正文

探索“股田制”做活菜文章——临泽新型农业经营模式一瞥

时间:2017-08-24 来源:来源:甘肃农民报

甘肃民营经济网讯 近日,笔者走进临泽县平川镇五里墩村普惠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基地,一排排高标准钢架拱棚整齐排列,棚内连片的西兰花郁郁葱葱。“我们基地今年全部种植的是西兰花,第一茬5月底已经销售完了,每亩地收入在3000多元,第二茬6月中旬移栽,目前长势很好。”合作社负责人陈国荣说。

“五里墩村人均耕地超过4亩,过去一直种植玉米制种,近几年受市场影响,群众增收困难。为找到增收新途径,村上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准备发展蔬菜产业。”该村村主任温克虎介绍说。

但是这个想法刚提出来就遭到了大多数村民的质疑。

为了消除大家的疑虑,2015年,村党支部书记陈国荣毅然带领4名村干部,以每亩960元的价格集中流转了该村四社、五社118户群众的697亩土地,尝试种植娃娃菜、甜叶菊等经济作物,年底每亩地平均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比玉米制种高了500多元,让群众看到了发展蔬菜产业的好处。

为了带动更多农户致富,2016年,该村积极探索“股田制”模式,吸引90户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入股,采取“保底收益+股权分红”的形式,组建普惠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股东14人,吸纳股金350万元,形成了以股份制专业合作社为核心,种植大户、农业企业、职业经理、劳务队伍共同经营的“‘1+4’农业联营制”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股田制与传统的土地流转方式相比,能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入股的群众年底都有保底分红。”陈国荣说,“保底是在租地前先发放给农户每年的土地租金960元,保证租金提前足额发放;分红是年底收入按股份进行的分红,留下来年所需生产资金,剩余的全部分给农户。”据了解,参加股田制的群众既是股东,也可以选择到合作社里打工,既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又增加了群众收入。

李虎是平川镇五里墩村五社村民,也是“股田制”的受益人之一。

李虎家有8亩土地。以前主要种植玉米制种,全家4口人辛苦劳作一年,收入也不到1万元。2015年,他把自家的土地全部流转到了合作社,和妻子两个人在合作社打工。

“土地流转后,每亩地租金是1020元,8亩地总共8000多元,我和妻子长期在合作社务工,每个月能挣近6000元,一年能挣5万多元,年底根据土地效益还可以分红。”李虎算起了自己的收入账。

像李虎这样,土地流转后变成产业工人的农民在平川镇五里墩村已经很普遍。至目前,该村五社的67户群众,已经全部把土地入股到了合作社,成为产业工人。

在平川镇,像五里墩村一样通过发展蔬菜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村子不在少数。近年来,该镇把蔬菜产业作为促农增收的优势产业,按照“建基地、树品牌、促规模”的发展思路,鼓励引导产业致富带头人、种植大户,按照“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集中流转土地发展蔬菜、特色林果等产业。同时,该镇积极动员农户以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形式,壮大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规模,不断推动全镇蔬菜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至目前,该镇已累计建成连片100亩以上的设施农业示范点8个,建成钢架拱棚1000座、连栋拱棚28座、日光温室527座,发展脱水蔬菜7200亩;培育认定各类专业合作社69个,家庭农场67家,全镇土地流转面积达2.28万亩。

 
文章来源:甘肃农民报 责任编辑: 编辑:施梅

点击排行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甘肃民营经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甘肃民营经济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名企风采
文化艺术
电商 / 旅游
视频播报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民营经济网 © 版权所有
主管: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甘肃省民营经济研究会
陇ICP备170058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