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脱贫攻坚 > 正文

半夏花椒奏出田园交响曲 ——西和县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助力全县精准脱贫

时间:2019-07-16 来源:甘肃经济信息网
  四月的西和,春潮涌动,生机勃发,正是春耕生产的大好时节。放眼望去,翻田犁地的,施肥浇水的,抢墒覆膜的,选种下苗的……处处一派繁忙景象。

  西和县农业农村局干部薛超也忙得脚不沾地,作为局里的业务骨干,两天时间里,他驱车400多公里,走遍了长道、兴隆、苏合、石堡4个乡镇的半夏种植点,进行技术跟踪指导。

  “半夏是西和的支柱产业,收益好,但投入成本很高,从选种、栽植、田间管理再到采挖加工,每一个环节都不敢马虎。”薛超说,目前,西和县半夏年产量达6000多吨,种植面积2万亩,产值6亿余元,约占到全国总产量的70%。

  不止是半夏,近年来,西和县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构建完善产业体系,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主体多元化发展。紧盯“一增收、两不愁、三保障”,采取超常规措施培育发展富民产业,下大力气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健全带贫机制,基本形成了“以半夏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以散养鸡为主的畜牧养殖业,以花椒、八盘梨为主的经济林果业”三大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了全县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自我造血能力,全县产业发展呈现新的发展态势。2018年,西和县农业产值达到25亿元,依靠产业稳定脱贫4610户20928人。

  三大产业 催艳脱贫致富之花

  西和县发展特色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但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重。但是在西和,“中药材产业、畜牧养殖业、经济林果业这‘三大产业’经济效益好,群众收入高,最受群众欢迎。”西和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何诚如是说。

  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不断深入,西和县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改善,贫困村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然而,如何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让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成为全县干部群众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近年来,西和县按照“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头峰”和“长中短结合、多元化发展”思路,采取超常规措施培育到户产业,着力夯实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基础,不断加快全县脱贫攻坚的步伐。

  在兴隆镇王家大梁,种植了以半夏为主的中药材5000亩。这里也是全县中药材的核心示范区之一,由40多个合作社按标准化模式种植管理,更有省农业农村厅专家现场指导、培训。

  眼下,村民们紧抓春耕时节,大规模开展半夏的点种工作。西和县宏盛中药材种植合作社今年种植半夏400亩。据该合作社负责人王玉红介绍,半夏虽投入高,但收益好,亩产在400公斤左右,市场价1公斤达到了100元。统计显示,今年西和发展种植以半夏为主的中药材达8万亩,总产值将达7亿元。

  与此同时,西和县还主打以花椒、八盘梨为主的经济林果产业。目前,全县花椒种植面积已达17万亩,挂果7万亩;八盘梨面积预计到2020年达到1万亩。在发展林果业的同时,西和县还坚持“长短结合”,套种中药材、蔬菜等经济作物,既实现短期收入,又保障长期收入。

  今年,西和县将争取把蔬菜种植发展到2万亩以上,使蔬菜产业成为“三大产业”之外助推贫困户稳定增收的重要产业。同时,整合东西扶贫协作资金380万元,扶持带贫合作社种植订单辣椒5000亩,涉及全县18个乡镇,目前已确定9个育苗合作社进行种苗繁育1000万株。

  完善体系 为产业扶贫保驾护航

  截至2017年底,西和县还有未脱贫人口1.64万户,其中1.25万户是产业脱贫对象,2800多户为低保人口,1000多户为特殊供养人员。贫困户之所以贫困,正是因为他们内生动力不足,自主脱贫能力弱,要想推动产业扶贫落地生根,关键要抓住“精准”。于是今年,西和县一方面精准对接产业,因地制宜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另一方面,精准对接市场,按照市场需求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形成产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参与生产、实现就业,分享产业红利。

  在一系列脱贫方案的基础上,西和县还指导乡镇精准编制了223个贫困村“一村一规划”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户一策”产业发展计划,进一步明确了贫困村产业培育方向,实现产业扶贫措施和“一户一策”精准对接。2018年,全县按照“到户产业人均0.5万元,户均2万元、最高不超过3万元,一半用于产业发展,一半用于入股配股”的要求,全县1.64万户、6.7万贫困人口共整合产业扶持资金4.27亿元。其中,未脱贫户到户产业资金1.74亿元,配股资金1.73亿元,已脱贫户到户产业扶持资金8000万元。通过扶持,去年该县461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摘帽”。

  今年,西和县继续重点对未脱贫的11000户落实到户产业扶持,对截至2017年底已脱贫的19000户贫困户,按每户4000元的到户产业扶持资金,确保已脱贫和未脱贫的农户每户均等享受产业扶持政策。

  多措并举 推进脱贫攻坚步伐

  在西峪镇乔堡村千亩八盘梨示范基地,成片的梨树苗正迎风摇曳,长势喜人。“这些苗子已经栽植近3年了,今年正是抽枝的关键一年,明年就可以挂果了。”西和县东亮天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八盘梨基地负责人刘文东说。

  为了切实发挥产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今年以来,西和县大力推行农户“自种自养”,鼓励合作社“代购代管”,大力扶持“五小产业”,引进创建就业扶贫车间,统筹推进农业保险,强化实用技术培训,“产业革命”进一步升级。与此同时,西和县还通过引进省内外优秀企业,鼓励引导县内龙头企业、合作社,充分利用乡镇、村集体闲置土地、房屋等,创办厂房式扶贫车间、合作社式扶贫车间、家庭作坊式扶货车间、互联网式扶贫车间等多种方式,新建改建各类扶货车间70家。

  特别是全县积极推进“三变”改革,引导贫困户利用土地和房屋等资源、资产、资金,入股到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延长合作时限,扩大再生产规模,全方位增加贫困户股份红利。同时,鼓励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在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优先吸纳贫困户务工,促进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切实增强群众务工收入。

  据了解,八盘梨基地建设以来,合作社以农村“三变”改革为契机,创新“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多途径增加群众收入。目前,合作社已带动农户312户,其中贫困户105户。66岁的乔堡村村民王满身不仅将自家的3亩地入股了合作社,还成为了合作社的长期务工人员。去年一年,他仅务工收入就拿到了2万多元,还有1500元的土地流转费。按照合作社签订的协议,以后果树挂果了,村民们每年还有相应的分红。

  今年,西和县还针对产业发展容易出现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风险,引导和普及农户投保农业保险,最大限度为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和带贫主体保本托底。何诚介绍说:“对有发展意愿、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县里将到户产业资金支付给贫困户,并指导贫困户做好地块预留,购置种子、种苗、种畜禽等生产资料,跟踪对接落实;对有发展意愿、但缺乏劳力、没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由乡镇组织带贫合作社,通过‘代种代养’等方式,促进到户产业落实。目前,全县上下正全力把贫困户的产业基础夯实,争取到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甘肃经济日报)

点击排行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甘肃民营经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甘肃民营经济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民营经济网 © 版权所有
主管: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甘肃省民营经济研究会
陇ICP备170058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