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窦学诚:基于供给侧结构调整的民营企业投资增长路径

时间:2017-05-10 来源:来源:甘肃民营经济网
窦学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甘肃省民营经济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全文)
一、民营企业投资重要性
  1.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供给侧结构调整政策
  改革开放近30年来的年均近10%的超高经济增长速率,使得中国GDP总量成功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二大经济体。自“十二五”时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性结构不合理现象日益突出,经济增速呈现出逐级放缓的趋势,2003年到2007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1.6%,2008到2011年年均增9.6%,2011年之后,我国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到2014年经济增长速度由原来10%左右的超高速增长逐步转化稳定在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速度。伴随着人口红利衰减、资源环境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累积、国际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等一系列内因与外因的作用,促使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从消费、投资、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市场竞争、资源环境、经济风险等八个方面分析中国经济的新特征,对经济新常态做出了权威的定义:我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将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2015年11月由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重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总体跃升。供给侧改革主要包括要素端和生产端的改革,是指通过采取优化要素资源配置、鼓励企业创新、促进淘汰落后产能、降低税费负担和深化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等方式,使要素在市场力量配置下自由流动、产业在充分竞争中充满活力、创新在体制变革中蓬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2.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投资的发展
  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时代背景,给民营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大批优秀民营企业开始涌现。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到2014年我国民营企业数量由842.52万家增长到1549.37万家,五年间实现了翻倍增长。而根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民营企业总数已经占国家企业总数的99%。其中,工业总产值占据60%,工业增值了40%。特别是实现了利润的77%及出口的60%,民营企业年产值增速一直保持在30%左右的整体水平。数量巨大的民营企业为我国市场公平,激发市场活力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己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保证。
  投资活动是企业进行的以盈利为目的的资本性支出活动,企业进行投资活动的结果是为企业带来各种资产,并构成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从内容上看,包括筹资、投资、资金营运和利润分配等。其中,投资是民营企业经营发展所必须进行的活动,它决定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前景与方向,是扩充企业经营规模、控制市场和增强自身竞争力、维持企业现有规模效益、应对企业经营风险从而保证民营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环境、提高经济收益的企业重要经营环节。从数据上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民营企业投资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15年,我国民营经济对GDP贡献超过60%,税收比重超过50%,为全社会创造就业岗位占到80%以上。民间固定投资354007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2.99%。2007年到2015年,我国民间投资增速一直高于全社会投资增速,民间投资特别是民营企业投资的重要性程度不断上升。
  3.供给侧结构调整下民营企业投资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在“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2014年,我国民营企业500强的资产净利率从前一年的4.52%下降到4.29%,资产净收益率从前一年的14.35%下降到14.04%。民营企业的盈利能力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尤其是在许多制造业,亏损面不断扩大。“供给侧改革”战略方针指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性问题是结构性问题,主要矛盾在于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和不均衡,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现阶段,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投资的效果不断递减,而供给体系总体上呈现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情况,同时还有一些消费品供给规模充足而品质不足。只有在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实现由低水平的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思路,是刺激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举措。民营企业作为市场供给的主体,作为我国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未来的发展是决定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与传统的需求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民营企业的投资增长路径提出了新的要求,民营企业的初始投资、增量投资及其资本运作与重组问题也显得愈发重要。
  二、民营企业初始投资选择
  投资指的是特定经济主体为了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获得收益或是资金增值,在一定时期内向一定领域投放足够数额的资金或实物的货币等价物的经济行为。民营企业要想取得快速发展,从宏观的角度上讲,需要有国家政策的扶持、资金的投入和人才的投入;从微观的角度上讲,需要有正确的投资方向。而投资项目的选择、投资力度的大小、投资收益的高低、投资管理的好坏将决定企业的成败,这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都摆脱不了的一条规律。
  经济新常态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影响着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更是影响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企业作为供给侧改革的主角,其转型升级是否成功,能否提高生产和供给端的质量和效益,直接影响到此次改革的成效。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在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相关政策下,其所既是挑战又是新的机遇。民营企业初始投资的选择,直接决定了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方向,也是企业能否适应供给侧结构调整、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抓手:
  1.市场需求
  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政策不仅仅解决供给不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供需错配的问题。因此,在政策的着力点上必须注重“供需双侧”发力。在经济新常态下,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己经让“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产品和服务没有销路。因此,我国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应以市场为导向,转型后符合市场需要,这样,才能在转型升级中找到真正属于民营企业发展的初始投资道路选择,具体来说:第一,以用户需求为优先考虑项,着力满足市场需求;第二,掌握专项突出技术,重点制造核心产品;第三,注重营销更新,逐步提高市场占有率。这就要求民营企业在初始投资的选择上要注重对消费热点以及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掌握,要随着消费者对产品需求及其消费能力的不断改变适时的调整企业初始投资战略,掌握市场竞争的先机。
  2.产业领域
  2.1传统产业寻找新增长点
  在我国,传统行业,如煤炭、钢铁、玻璃、水泥等都存在产能严重过剩的现状。工业品价格持续下降,钢铁价格还不如白菜价格,企业效益不断下降,而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投资对传统行业的影响逐渐减弱。实施供给侧改革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解决当前结构性过度依赖资源、产能过剩引发的困境,是传统产业重获发展的新机遇。供给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势必会激发形成新的国内有效需求,传统的行业将会衍生出新的需求,逐步形成多元化、层次化和个性化的市场供给,这将会产生消化钢铁、水泥等上游产品的需求。
  面临这一机遇,传统产业一方而是推动微观产品升级,做到精致生产。提高产品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提升微观产品的技术和服务水平,从而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另一方面,推动产业升级,满足经济发展的高端需求。不是所有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都要淘汰,有些是可以通过产业升级消化的。以钢铁企业为例,大量钢铁过剩卖不出去,企业而临倒闭。而中国正大力发展的轨道交通、海洋工程、航空航天都与钢铁密切相关,但是很多高端钢材却要依赖进口。传统产业尤其是大型国企,具备完善的产业链和配套设施,若是能调整思路,引进先进技术,加大科学研究,不仅能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还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民营企业在初始投资选择上,应该牢牢抓住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传统产业中所滋生的新的需求增长点,在其原有的产业基础上努力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对于一些传统的民营企业,要在去产能、去库存的基础上完成企业升级转型,这就要求这些民营企业要在了解市场需求、把握市场前景的基础上慎重的进行初始投资。
  2.2产业内升级瞄准差别化转型
  该类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突出特点是:在保持原有行业优势的基础之上,企业立足本行业,利用技术创新来实现新产品与新市场的开拓。产业内升级的突出优势是:抗风险能力增强,获得长远发展。产业内升级可令企业从“企业资源”的掌握,到“企业能力”的提高,逐步走向“企业发展”。 产业内升级条件下,民营企业在初始投资时要深刻分析企业产业的优势及劣势,同时要将初始投资集中在技术的创新及先进人才的引进,从而推动企业新产品的开发,开辟新的市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2.3产业间升级瞄准优势延伸扩散
  在经济“新常态”的大形势下,我国许多民营企业纷纷进行产业间转型升级。转型的方向基本为新兴领域,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五大部分:一是新能源领域;二是新材料领域;三是生物医药领域;四是电子信息领域;五是海洋领域。较之传统行业,新兴领域的优势不言而喻,不仅企业数量少,而且附加值高。因此,为获取高利润增长空间,许多民营企业纷纷选择新兴领域来进行企业的转型升级。
  3.产业链环节把握
  3.1做精专业化,审慎推进多元化
  分工和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是企业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的一个重要源头。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要深刻认识和理解信息社会和“互联网+”背景下人的需求越来越呈现个性化、差异化特征,生产暨市场供给越来越呈现精细化、柔性化发展的大趋势及其演化规律,从小处着眼、特处着手、优处着力,积极探索符合信息经济技术发展要求的专业化分工发展路径,切实使民营企业在专业化市场及其竞争和发展中独占一席。
  在经济新常态下,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的初始投资的选择上往往只重视产品线多样化的扩展而生产过多种类产品,使核心产品研发能力降低,因而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散。多元化经营是企业扩张的一种方式,不存在必然能成功或必然会失败。但作为中小型民营企业来讲,走出这一步一定要慎之又慎。多元化经营一方而使企业能够更好地运用闲置资金进行更多的投资,另一方而却会造成企业资金分散,一旦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很难使资金有效地补偿,甚至容易出现“拆东墙补西墙”的情况发生。而民营企业本身资金就不如其他国有企业那般充足,过分追求多元化不但不会为其带来效益,反而更容易白白断送资金,使企业元气大伤。
  3.2在拉长的供应链上建立核心竞争力
  在经济“新常态”中,我国作为许多企业原材料的重要供应基地,在国际供应链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民营企业可以通过融入供应链的方式来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通过这种转型路径,我国民营企业可以:第一,提高生产技术;第二,丰富管理经验;第三,提升产品档次;第四,获得先进管理模式;第五,引进先进营销手段。民营企业可通过融入供应链来全方位提升民营企业的“动态能力”。这方面的典型企业是浙江省的“江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该企业通过与美国“通用”、日本“石川岛”等知名企业供应链的合作顺利实现了企业的转型升级。
  3.3巩固企业核心价值链
  完善价值链。我国民营企业可以通过有效整合本地或地区间的价值链,来实现经济新常态下的转型升级。企业间合力发展、“抱团取暖”的发展路径已经越来越明显。通过完善价值链来实现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优势是:第一,降低交易费用;第二,研发风险分散;第三,利于形成大规模企业升级。例如,浙江省温
州市的民营企业正是通过这样的集群发展实现了企业的转型升级。
  三、民营企业增量投资选择
  经济学中对增量这一词汇的解释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系统中保有数量的变化,增量是一个系统中流入量与流出量之间的差额。增量投资收益率的概念是增量投资所带来的经营成本上的节约与增量投资之比。增量成本是指由产量增量而导致的总成本的变化量,等于生产增量之后的总成本减去生产增量之前的总成本。
  综上所述。我所理解的增量投资指的是企业为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通过技术升级、产品创新等在减少生产成本方面的投入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目的的投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提高供给质量是企业变革中的首要任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能力日益提高,对产品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消费者深受假冒伪劣商品的毒害,对制假和售假深恶痛绝,提高供给产品供给质量已成为全社会共识。在2015年“3.15”产品质量调查中,近三成(32.0%)的受访者对国产品牌留下偏负面的印象,质量安全成为困扰和制约消费的重要因素。若是企业仍然依靠低价格盈利,而不重视产品质量和创新,只能陷入货品堆积、缺乏销路、产能过剩的困境。
  无论是国企还是资金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都需加大科技创新推动品牌供给,在消费者心里树立国产品牌的信心。一方面,结合最新科学技术创造新的产品,提供新供给,创造新的需求。例如,美国航天局将航天科技的发明应用到现代生活,产生了我们现在日常所用的便携式电脑、防划痕眼镜等,不仅改变和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更是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以科技推动产业升级换代,提高产品质量,加快品牌培育,刺激消费需求。以国内消费者较为热衷的日本电饭煲为例,在质量和功能上与国产电饭煲相差无几,但价格却是中国产品的十倍之多。究其原因,日本电饭煲在材料方而采用了“极致羽锅”,模拟了传统炉灶煮饭的锅的结构,同时还采用了双层内盖高温,使得煮出的米饭更加香甜。因此,中国消费者不惜千里迢迢去日本,花高价买电饭煲,而对国产产品不屑一顾。因而,民营企业依靠科学技术和创新思维推动传统行业升级,提高产品创新水平,生产质量过硬的产品,贴近消费者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民营企业在进行增量投资时要紧紧抓住国民经济技术结构和制度结构大调整的机遇,积极和充分利用国家颁布实施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着力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实现企业经济技术的转型升级。近年来,国务院先后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旨在鼓励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减负促长政策,包括企业技术改造专家咨询费抵除企业税负的政策,对于广大民营企业来说当是千载难逢的新机遇,一定要抓住、用好。要积极克服市场需求不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以及技术创新面临较多瓶颈带来的各种困难,挤财力、聚财力、集约化有效使用财力,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升级力度,促进企业技术更新,推动企业产业发展技术方向调整,以有效大幅度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及其市场竞争力。
 四、民营企业资本运作与重组                 
  企业的成长过程是企业规模的成长与企业内涵素质提高相结合的过程。资本运作作为企业规模扩张的主要手段,也是企业充分利用经营资源、分散风险、获
取经济效益的途径。资本运作是以资本为基础的资本运营,其概念是指把企业所拥有的一切有形与无形的存量资本变为可以增值的活化资本,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进行有效运营,降低风险、成本,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所有的价值增值。资本重组指的是企业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为目的,以收购兼并、资产注入、置换、剥离为主要形式的资产处置行为。
  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政策的实行,对我国民营企业的资本运作与重组行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阶段,多数企业在资本运营的理念上存在着严重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一是将筹集资金作为资本运营的主要目的,为上市而上市,对企业进行过度包装,制造和发布虚假信息。更有甚者,将资本运营视为躲避监管的手段,假重组真逃债。二是将规模经济误认为是简单扩大经济规模片面追求规模,对并购对象缺乏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估,盲目重组,结果,非但没有通过并购壮大自己,反而背上沉重的包袱,有的被并购拖垮。三是脱离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资本运营,不是以搞好自身的生产经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资本运营的基础,而是盲目实行多元化经营,盲目进入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导致战线过长,首尾不能兼顾,最终陷入被动。
  民营企业在拟定资本运营计划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因素:第一,投资资金的来源与稳定性。决定企业资本运营计划的前提条件就是融资的方式以及资金来源的稳定程度,因此,在拟定计划前,一定要考虑好这两点。第二,处理好获得的信息,把握住时机。金融资本运作行为与效果通常会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投资者应注意收集有关的信息,以便随时准备应付可能发生的变动。第三,投资收益的获取方式。企业的资本运作方式是以实业资本运作为主,还是以金融资本运作为主是以股票投资经营为主,还是以债券投资经营为主,都要认真抉择。

(作者系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图 实习生 杜北江)
文章来源:甘肃民营经济网 责任编辑:窦学诚 编辑:王淑霞

点击排行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甘肃民营经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甘肃民营经济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名企风采
文化艺术
电商 / 旅游
视频播报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民营经济网 © 版权所有
主管: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甘肃省民营经济研究会
陇ICP备170058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