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新常态下,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浅议

时间:2015-10-10 来源:来源:甘肃民营经济网
新常态下,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浅议   
 
 ——以兰州为例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旅游有着很强的天然融合性。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兰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源。借助“一路一带”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旅游名城,应在盘活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存量、扩大增量上下功夫,并把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两大资源的融合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形成最佳组合,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进而使其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的增长点,民营企业在转新转型升级过程中,应注意捕捉发展新机遇。
    深入挖掘本市的文化旅游资源
    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兰州,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目前在全国有影响的著名景点并不多,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短板。因此,必须在深入挖掘和整合本市的文化旅游资源上下大力气,使游客到兰州更有看头、有玩头,西北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和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兰州市需要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文化资源主要有:
    一是古籍资源。地处丝路文化与黄河文化交汇处的兰州,文物藏品异彩纷呈,在全国举足轻重、享誉遐迩。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与艺术魅力,令人咋舌。对古籍的挖掘、保护和研究,就是守望共同的精神家园。通过品读、观赏古籍,追寻那些尘封的文化记忆,体味蕴含其中的历史智慧,领略中华民族曾经的辉煌,也是旅游观光的一项重要内容。古籍具有横跨历史、文学、美学与科学的多元向度,散发出浓郁的知识芬芳,翻阅古籍,可以让人越过当代的界碑,偷渡到遥远的时空里去,与古人对话。个中乐趣,非亲历不可感受。甘肃省古籍存量极大,据有关资料显示,仅由各类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单位收藏的古籍就约有140万册。古籍版本多样,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广泛,囊括了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其中,共有283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这些古籍大部分藏在省会兰州。在现存的古籍里,文溯阁《四库全书》堪称藏于陇上的国宝。这个由清朝乾隆皇帝亲自组织、总纂官纪昀(晓岚)率三百八十余位馆臣历时15载编纂而成的、被誉为“典籍总汇,文化渊薮”的超级文化大典,是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它包括经、史、子、集四部,3471种书目,79897卷,总字数将近8亿。地方古籍文献蕴含着极其珍贵和丰富的史料,可从中挖掘出具有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旅游信息资源,并将其加工改造成具有旅游功能的吸引物或旅游环境,使之对客源地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应吸取外的经验,做足这篇大文章。
     二是碑刻资源。碑文作为传递历史文化信息的一种特殊载体,在中国悠久历史文化长河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其宝贵的史学价值、深厚的文学内涵,是史志的有益补充。兰州古代碑刻藏量丰富,有据可查者达700多通,碑文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地理沿革诸方面,撰文者上自皇帝,下至平民,以及官员、文士等。宋代《淳化阁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大型名家书法集帖。该帖为淳化三年宋太宗赵光义诏命翰林侍书学士王著仿唐以前历代著名书法家的各体真迹汇刻而成,故名《淳化阁帖》。全书收入历代帝王、名臣和书法家一百多人之墨迹约420件。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宫中失火,原版不幸全部焚毁,因而初拓本被视为宝物,价值极高。被一些书法史家奉《淳化阁帖》为“法帖之祖”。而肃府本《淳化阁帖》为其佼佼者,它是我国现存《淳化阁帖》最早和最完整的一部石刻。碑刻文化,能带领人们在历史长河中漫游,满足旅游者“求知、求异、求奇”等深度旅游需求。传承拓碑技艺、挖掘、整合、提升和推广碑刻文化旅游资源,有助于文化旅游建设。比如,可开发制作拓片文化旅游产品,让静态的碑刻文物活起来,使静态文化动态化,有利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位,促进文化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三是古诗词资源。古诗词旅游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文化形式,它将古诗词文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不仅获得身心的放松,而且受到古诗词文化的熏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古诗词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应与旅游市场的需求相适应;同时也可将古诗词的特色文化运用于古诗词旅游产品的宣传和促销等一系列的市场运作中,使得古诗词旅游更具魅力,更具吸引力,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市场占有率。兰州古称金城,山川秀美奇绝、别具风采,故而一次次地出现在历代文人的诗词之中。其中名篇佳作,吟唱无数遍,仍余味无穷,成为留给后世最感性的一幕。旅游者循着诗中涉猎的遗迹,在古城做一次超凡脱俗的精神漫游,深入诗词的意境,感悟诗人的心魂,无疑是莫大的享受。如今,“跟着古诗游江苏”、 “寻找古诗词中的西安旅游之美”、“扬州——浸润在古诗词中的历史文化名城”等等提法逐渐多了起来。古诗词成就了旅游景点,使之更具人文气息,更具文化内涵。挖掘旅游文学资源的价值,对提升城市品位和旅游品质极其重要。
    兰州其他有待进一步开发的文化或非物质文化资源还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二、着力整合本市的文化旅游资源
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和互补性,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整合是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旅游开发的基础。通过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形成市场需求的产品,既可以提高资源的知名度,塑造城市的形象,吸引旅游者前来观赏、感悟、体验,又可以通过旅游者的消费,增加地方的经济实力。
    一是要把发展文化产业和做强旅游产业统筹谋划,推动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是两个产业基础资源、生产要素、产业链条等各个环节的有效融合,实现市场的共享融通,以文化带旅游,以旅游促文化。因此,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要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通过对文化资源、文化遗产和文化传统的深度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特别是要做好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并融入到旅游产品和服务当中,将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旅游发展的全过程,实现景点外观和文化内涵的统一,扩大文化影响力,从而增强文化软实力,使旅游产业更具生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是在全力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中,着力塑造新品牌。依托本市独具特色的资源和基础优势,通过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将文化产品和旅游产品进行创新组合,催生新的文化旅游业态,开发制作符合地方文化特点的文化旅游纪念品,挖掘旅游品牌的形象价值,拓展旅游品牌的产业链条。要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景区和线路,根据旅游特点,彰显文化特色,突出文化元素,增强文化底蕴,渲染人文色彩,提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总之,通过资源的开发、景点的宣传、产业的培育和业态的创新,开发和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吸引力强、成长性好、前景广阔的文化旅游品牌,打造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景区和文化旅游品牌,重点建设一批文化旅游融合基地,做大做强一批文化旅游融合企业,从而实现资源的相互渗透,产业的相互配套,衍生一批新的产业集群,带动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整合两大资源中,打造独具吸引力的旅游综合品牌是重要一环。旅游产业传统意义上的要素就是人们经常提到的“食住行游购娱”,旅游行业专家林峰认为,如今的旅游产业要素已扩展为“食、住、行、游、购、娱、体、会(会议)、养(养生)、媒(媒体广告)、组(组织)、配(配套)”,他们相互交织组合,形成了以下九个类别的行业,构成了一个紧密结合的旅游产业链。因此,要打造多功能的旅游综合体。比如,在开发黄河文化方面,建议开设黄河浴场,集游泳、休闲、饮食等几大旅游元素为一体。浴场可设安全网,并加强水温、水势的监测,以畅游母亲河的特色吸引游客,前景应看好,其他城市有此成功的先例;亦可在黄河游轮上增加非物质文化元素(地方文艺演出等);还可搞每年一度的国际黄河冬泳表演赛和黄河漂流赛,作为与兰州马拉松赛并行的另一全国赛事。
    三是建立健全有利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深入研究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制定旅游文化一体化发展规划。整合政策要素、资金要素、管理要素和人才要素,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形成各个层面配合,积极主动作为、互相配协同作战的局面,齐心协力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新的业态和经济增长点来谋划和培育,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发展壮大和转型升级。
    旅游产业的经济本质,是以“游客搬运”为前提,产生游客在异地(或异住宅生活区域)进行终端消费的经济效果。就是人们常说的旅游就是“从你呆腻了的地方到别人呆腻了的地方去”,因此,使游客有新鲜感十分重要。兰州牛肉拉面的文章要做足,陇菜要继续开发,瓜果城的特色要进一步弘扬。总之,做好两大产业融合的顶层制度设计是关键,应将其做细。还要建立多元投资机制,引入竞争机制。总之,各有关方面要共同努力,齐心合力将兰州建设成为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
(作者单位:甘肃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文章来源:甘肃民营经济网 责任编辑:高益群 编辑:默言

点击排行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甘肃民营经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甘肃民营经济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名企风采
文化艺术
电商 / 旅游
视频播报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民营经济网 © 版权所有
主管: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甘肃省民营经济研究会
陇ICP备170058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