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培训 > 正文

擎起西部教育的一片“兰”天 兰州大学兴学育才的故事

时间:2017-05-15 来源:来源:光明日报

   甘肃民营经济网讯 作为甘肃近代高等教育开端的标志,创建于1909年的兰州大学开启了西北高等教育的先河。100多年里,兰州大学不断探索办学之路,为国家培养了20多万名各类人才。

  “核”背后的无名英雄

  为培养“两弹一星”工程所需人才,1955年8月,按照中央部署,兰州大学筹建现代物理系,设置核专业,代号505。“我们是国内核专业人才培养最早的高校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从来没有中断过,这在全国高校很少见。”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吴王锁教授介绍。

  20世纪8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国内核行业处境低迷,许多高校核专业也相继停办。兰大核学院依旧保持人才输送,在这块艰苦的地方,为国家在核技术人才培养方面撑起了一片“兰”天。

  建院以来,核学院为国家培养本科生3000多人,研究生1400多人,其中两院院士两人,千人计划、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在国内均处前列。现在许多涉核企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科研、生产、管理骨干都毕业于兰大核学院。

  从全国重点学科“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唯一的“放射化学特殊学科点”,从自主研发的国内领先的中子发生器到参与嫦娥三号落月项目,兰大核学院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不仅在国内领先,在国际上也位居前列。

  化学专业成绩突出

  相较兰大其他学科依托西部特色资源的发展方式,化学专业在西部没有任何地域优势。但兰大化学专业依然成绩突出。

  “兰大化学能有在国内国际深受尊重的地位,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为教授说。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朱子清、刘有成等一批专家学者来到兰大。在活性天然产物的发现、分离、结构鉴定等方面做了大量努力。改革开放后,兰大化学学科培养出的院士就有4位,其中涂永强院士和周其林院士分别担任兰州大学和南开大学有机化学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在艰苦的科研条件下,涂永强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群体项目为兰州大学有机化学学科的人才汇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他为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确立了“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的发展框架。

  让敦煌学再从中国出发

  1980年前后,日本学者藤枝晃来中国讲学,从南开大学一路讲到兰州,“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说法由此流传开来。此后一大批敦煌学研究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那时郑炳林教授刚留校,按他的话说,刚开始他在兰大办的学习班里只是一个“打杂”的,后来深入学习,成为学习班的班长,而后开始一步步培养起国内青年敦煌研究专家。从最初培养两三个,到现在是12~15个,共培养了100多位博士生、300多位硕士生。兰州大学培养出的学科人才在学术界也很有话语权,“学术界敦煌学研究人员三分之一在兰州大学。”他这样说。

  郑炳林多次在美国、俄罗斯、土耳其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参加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他看来,对于任何一个学科来说,国际视野非常重要,他强调:“打开学生和教师的国际视野,让他们熟悉敦煌学在国际学术界运作情况,视野拓宽了,才能更好地探索敦煌学的发展。”

  他认为敦煌学是一门系统性的研究学科,要从多方面进行系列研究。从1999年开始,郑炳林就做了研究规划。比如“港台百年敦煌学文库”,已经出了50册左右,计划出版100册,把100年来港台地区所有敦煌学研究成果结集出版。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 实习编辑:王淑霞

点击排行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甘肃民营经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甘肃民营经济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名企风采
文化艺术
电商 / 旅游
视频播报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民营经济网 © 版权所有
主管: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甘肃省民营经济研究会
陇ICP备170058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