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培训 > 正文

遗憾!平凉静宁县一所百年老校要画上句号了

时间:2017-09-19 来源:来源:兰州晚报 常舒清 王雄雄

遗憾!百年老校要画上句号了

李汉功(左)和孩子们玩跳绳

  在平凉市静宁县双岘乡,有一所据称是甘肃最早的乡学名校——云萃小学。这所学校创办于1915年(民国4年)夏,开始时为初级小学,1917年(民国6年)增设高级班(初中),直到1971年双岘乡分了公社,将中学的学生迁往双岘中学。此后,云萃小学一直保留至今。云萃小学人数最多时达到200多名师生,可现如今却只剩下两名教师和4名学生。在校任职22年的李汉功老师遗憾地说:“明年7月份,这4个孩子也将小学毕业升初中,到时云萃小学将再无学生可教,这所百年老校很可能画上一个遗憾的句号。”兰州晚报记者常舒清 通讯员王雄雄 文/图

  云萃小学曾经红火一时

  民国初年,静宁方圆200余里以内仅有几处私塾,就学者仅少数富家子弟,教材纯系四书五经之类。当地进步人士李早勤先生为了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创办了一所可供绝大多数学龄儿童上学的新式学校,这便是云萃小学。学校设立后,附近儿童荟萃如云,遂以“云萃”二字为校名。开学后,附近十多个村的学龄儿童大部分入学。1917年(民国6年),经当时的甘肃省教育厅批准备案,正式任命李早勤先生为云萃小学校长。当时,因山区交通不便,新式教材一时购备不全,那时尚无复写及油印设备,就靠教师誊写初小国文等课本,发给学生进行教学。由于云萃小学教育质量一直保持优良,学生升学率逐年提高,从而引起各方重视,成为当时甘肃颇负盛名的4所乡学之一。

  采访中,李汉功说:“我家就在双岘乡,因此我对这里的感情很深厚。还记得我小时候,云萃小学非常红火。那时不论有什么大点的活动,都在云萃小学里。每次从省上或者市上下来的电影放映队,也都是在这儿放电影。那个时候啊,云萃小学可谓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的交会处。”

  百年老校培养出一批人才

  云萃学校以“为国育才”为办学宗旨,教育学生“要立大志、做大事、不希图做大官”,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富民强国”,一切围绕爱国思想启迪教育学生。早年间,当地群众均以把子女送往云萃小学就学引以为荣。自1916年(民国7年)首届毕业生到现在,共培养出近4000名学生,不但对地方文化教育事业有深刻的影响,而且为国家培育出一大批有用人才,其中有许多人成绩卓著。

  李汉功老师翻开自己的记事本,里面有对云萃小学的各种记录,比如云萃小学那年那月有过翻修,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事,只要是他觉得值得回忆的,都用笔记在了这个记事本里。李老师一边向记者介绍学校的设施一边说:“我在这里教了22年学,很多学生已走出深山成家立业,也有很多学生和我一样成了教师,在静宁县城的几个中学里任教。有时候学生碰到还会经常问候我,但我有时都记不起来是我哪年教的学生了。”

  明年可能再没有学生可教

  近年来,由于城镇化和老龄化逐渐凸显,很多乡村学校都呈现出校大无生的现象。条件稍好点的家庭,孩子都随父母去了城里的学校读书。加之乡村小学原本就在偏远山区里,每逢雷雨天或冬季的大雪天气,走路上学的孩子非常不方便。此外,偏远的深山乡村里随着人口减少,娃娃也更少了,村里几乎都是留守的老人。李汉功老师带着记者在校外边看边介绍,云萃小学所毗邻的两个乡村,分别是胡河村和樊梁村,距离学校也是既隔山又隔着沟,最近的学生也要走路3公里才能到达学校。李汉功说:“云萃小学往日风采不可能再现了,虽然学校要消失了,但深山里的孩子都走出去了,我心里也很安慰。”

  对于这所百年老校,李汉功老师充满着复杂的感情。从教22年,他见证了云萃小学教育教学的巨大改善,但同时,这位即将退休的老师也为母校的命运深深惋惜。李老师说:“1995年时,云萃小学学生人数最多,达到182个,各科教学在全乡也名列前茅,但如今却只有4个娃娃了。到了明年7月,这4个娃娃也将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到时候,云萃小学很可能将再无学生可教,这所百年老校也许要画上一个遗憾的句号了。”


文章来源:兰州晚报 常舒清 王雄雄 责任编辑: 编辑:施梅

点击排行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甘肃民营经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甘肃民营经济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名企风采
文化艺术
电商 / 旅游
视频播报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民营经济网 © 版权所有
主管: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甘肃省民营经济研究会
陇ICP备170058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