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旅行天下 > 正文

哈南寨:民居寺观存古韵 忠义相传六百年

时间:2017-05-03 来源:来源:每日甘肃网

哈南村古民居厅房门上的“忠”字

哈南村风铃楼

哈南村古民居

哈南村南佛寺

哈南村西京观壁画

  甘肃民营经济网讯 “九巷三街十二楼,琵琶社火唱千秋。抗敌平叛家国保,移孝为忠血脉流。”

  这首民谣说的是作为古时文县四大边寨之一的哈南村,它是一个把“忠”自觉化的村落。战时,他们把“忠”用于卫国;和时,他们把“忠”移于建设。从家规祖训到民俗歌谣,上百年来这里上演了一部部的忠义传奇!

  走进哈南村,让我们一同感受千年古老村落血脉相传的忠义精神!

  哈南村,亦被当地人称为哈南寨,地处甘肃入川的交通要道上,在离文县城30多公里的白水江上游南岸,与九寨沟同一方向。唐宋以来,征战不断,这里就是屯兵戍守、兵家必争之地。600多年前,哈南村先祖为平息叛乱调于此,他们携带家眷,在哈南村落地生根,从此繁衍生息。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翻开哈南村的历史,可以看到许多“尽心为忠”的故事。

  清嘉庆年间,一位名叫郭京佐的哈南人,在陕西任教育官员,尽心尽责尽力,功绩卓著,民众敬佩,嘉庆皇帝欢喜,特地为他在家乡的父母颁发圣旨,给予嘉奖、鼓励:“奉职无愆(过失),懋(勤奋努力;盛大)著勤劳之绩”;“俾(使)移孝以作忠”……

  把对父母的孝顺化作对国家的忠诚,显示了郭京佐的大爱大义。

  千年后的今天,哈南村作为边塞的历史早已远去,但“尽心为忠,报效祖国”的祖先训诫,却在哈南人的血脉里继续流淌。左召平18岁时应征入伍,坚持在边防线守卫国门十二年,尽显哈南人“报效祖国”的忠勇精神。朱成元尽心为忠坚守岗位,错过了见父亲最后一面,彰显出哈南人“忠于职守”的精神。

  无论是琵琶弹唱还是“夜春观”,哈南村先祖把经典的爱国故事,融入民俗活动中,延续着优良的传统,也使得数百年来,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一直坚持着忠义正直的理念。

  如今,哈南村居住着2000余人,有左、郭、王、宛等28个姓氏,为了鼓励后人秉承的“忠勇传家”精神,先祖们制定了规矩,凡为国效忠的功臣和所做业绩,都要在族谱中得到记录、表彰,让子孙牢记、学习。

  我们行走在哈南村的古寨城墙中,寻找着当年战火硝烟的残存余韵。

  从哈南村东城门而入,只见一座高大的门楼,飞檐翘角,危而不坠,古老沧桑,像是一幅掩去了色彩的黑白照片,散发着浓郁的庄重气息。而在村子的南、西、北三个方向,也有同样的三座城门,威严耸立,守护着村庄。

  哈南村有西京观、南佛寺、紫云宫、文昌宫、三海龙王庙、青岩龙王庙、观音菩萨庙、白衣菩萨楼、玉皇大帝楼、关爷楼、风铃楼、郭家祠堂、米家祠堂等十多处古遗存。

  而保存最好的古建筑南佛寺,分前院和后院,前院由正殿、天王殿、厢房构成,后院为三宫殿。南佛寺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年-1521年),寺内古槐参天,香火至今不断。

  细细观看,残留的城墙和城壕依稀可见,城内三条东西走向的主要街道,将村内古建筑串了起来,而九条南北走向的小巷子则将城内的民居连通。村中的民居还保持着传统的土木结构,二层瓦房特色,颇具古老的羌藏民居风味。


文章来源:每日甘肃网 责任编辑: 实习编辑:王淑霞

点击排行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甘肃民营经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甘肃民营经济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名企风采
文化艺术
电商 / 旅游
视频播报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民营经济网 © 版权所有
主管: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甘肃省民营经济研究会
陇ICP备17005836号